(资料图片)
即便“外寒+内寒”,外有寒气束表,内有寒饮停肺,仍会因肺气郁闭而化热,要不要解决这部分的热,当郁热较重时,当然,也是必须。所以仲景有小青龙加生石膏。
而赵绍琴一直强调的,温病卫分,“清热不用寒”,也是因为在卫分阶段,气机闭郁所化的热尚轻浅,解决了郁闭,气机通畅,也就解决了热。寒凉药的选择,会对应郁热的轻重深浅。卫分的凉药,质地和分量,都须轻清,稍解郁热。要是过寒了,反而闭遏气机,助长郁闭。
这篇除了破执“清稀属寒”外,还初步点出了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概念。即,阴阳表里寒热之邪以外的一种存在,它是人体应对内外的过程中,机体无法有效协调,无法有效散热,从而形成的一种热,中医称之为“郁热”。
为什么要弄清这点呢?
否则接下来赵老的几大破执课题,可能会理解不了。除了上文的“清热不用寒”,还有“怕冷是因为热”,以及“不是解表是表解”等等;
也因为所有的外感,都围绕这点。搞不清,就只能稀里糊涂地治,或,自以为治得明白。
还因为什么…还记得之前谈的“灯笼病”么?从之前的角度分析,医者是困在了脏腑气血层面。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,很明显,医者没有看到“郁热”,或者说,缺乏“郁热”的概念,只有,阴阳邪(是热邪么?)还是阴阳虚(是阴虚么?)的角度。
中医超难且残酷的一点在于,看不到的,就是看不到。虽然就在那里,但你就是看不到。怎么才能看得到呢?
更上一层楼。
关键词: